一夜情的人,到底有多少是為了解決生理需要?

不管從哪方面看起來,解決性慾,或是達到高潮的最有效手段,應該都是自慰。簡單、方便、安全、快速、免費,只要有手(或加上工具輔助),還有天馬行空的幻想,簡直是隨時隨地都能有效得到高潮。

而且,性行為中會出現的任何動作,單獨看起來都還挺難看的。舉例來說,你把一對正在熱吻的男女停格拉開,兩個人的表情都會是閉著眼,張大嘴,伸出舌頭,要是誰突然單獨擺出這種姿勢,我看馬上有人要撥電話叫救護車或報警了。這還只是接吻而已,真要上床,那可是得脫了衣服和別人玩凹凸組合,光是看別人玩Twister這種遊戲就知道會有多少荒謬可笑的姿勢了。人不是一種天生能坦然面對自己醜態的動物,要靠出醜才能得到高潮,會不會太沒尊嚴了一點?更別提是在陌生人面前出醜了。既然如此,和人上床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事實上,據我非正式的訪談,大部分的男人覺得做愛最爽的部份是「讓對方很爽」;女人則覺得是「對手的溫柔體貼」,很少人跟我說「肉體上的高潮」(應該是沒有)。由此可見,高潮在性行為中很多時候並不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我並不是說高潮不重要,一直「寸止」的性愛是很令人沮喪的。可是如果和別人做愛並不能像自慰一樣保證九成以上的高潮,為什麼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和某人纏綿?

答案不必我說,很多人也知道,有另外一個人陪伴,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男女之情有別於家人朋友,最重要的原因是,怎麼可能和家人朋友脫光了擁抱呢?隔著幾層衣服所傳來的體溫,終究沒有肌膚相親那樣直接而熱烈。再說,我們是有什麼時候可以和另外一個人互相嵌在對方的身體裡?這種親暱,所產生的龐大效應,恐怕是很多人未曾想過的。

這是一夜情或性伴侶最危險的問題之一。只上床、不談感情講起來簡單,實行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如果是場不愉快的性愛也許巴不得馬上分道揚鑣,但若非常愉快,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想多要一點?人說穿了,是貪心又軟弱的生物,尤其是對本能的渴求,有時候會激烈到難以置信。這裡說的不只是性慾,更多時候是被人擁抱被人關心的感覺。情感堅強的人也許還好,軟弱的人說能夠轉身就當沒這回事,根本是不可能的。

我對這種沒有感情為基礎的性行為毫無任何道德上的意見,只要是你情我願,我都覺得應該要尊重人家。但是如果去找一夜情或性伴侶的理由,並不是為了發洩性慾、甚至是確認自己的性吸引力,而只是因為寂寞需要有人擁抱,那實在是非常非常危險的做法啊。

原文取自:http://majo.dominatus.net/?p=205#more-205

liveformy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母親是個非常好的人,自小,我就看到她努力地維持一個家。

她總是在清晨五時起床,煮一鍋熱騰騰的稀飯給父親吃,因為父親胃不好,早餐只能吃稀飯。

然後,還要煮一鍋乾飯給孩子吃,因為孩子正在發育,需要吃乾飯,上學一天才不會餓。

每個星期,母親會把榻榻米搬出去曬,曬出暖暖的太陽香氣 ,每天下午,母親總是彎著腰,刷著鍋子,我們家的鍋子每一個都可以當鏡子用,完全沒有一點污垢。

晚上,她努力蹲在地上擦地板,一寸一寸仔細地擦拭,家裡的地板比別人家的床頭還乾淨,打著赤腳也找不到一絲灰塵。

我母親是個認真辛勞的好女人。

然而,在我父親的眼中,她卻不是一個好伴侶。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父親不只一次地表示他在婚姻中的孤單,不被瞭解。  

我的父親是個盡責的男人。他不抽煙、不 喝酒,工作認真,每天準時上下班,暑假還安排功課表,安排孩子們的作息,他是個盡責的父親,督促孩子在功課上有所成就。

他喜歡下棋、寫書法,沉浸在古書的世界。 我的父親是個好男人,在孩子們眼中,他就像天一樣大,保護我們、教育我們。

只是,在我母親的眼中,他也不是一個好伴侶,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經常看到母親在院子的角落中,暗暗無聲地掉淚。

父親用語言,母親用行動,表達了他們在婚姻中所面對的痛苦。

成長的過程中,我看到、也聽到父親與母親在婚姻中的無奈, 也看到、感受到他們是如此好的男人與女人,他們值得一椿好婚姻。可惜的是,父親在世的歲月中, 他們彼此的婚姻生活都在挫折中度過,而我,也一直在困惑中成長,我問自己:「兩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的婚姻﹖」 自以為是的付出。

我長大後,進入婚姻,漸漸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

奇怪的是,我不快樂;看看我的先生,似乎他也不快樂。

我心中想,大概是地板不夠乾淨,飯菜燒得不夠好,於是, 我更努力擦地板,用心做飯。

在婚姻的初期,我就像母親一樣,努力持家,努力地刷鍋子、擦地板, 認真地為自己的婚姻而努力。

似乎,我們兩個人還是不快樂。

直到有一天,我正忙著擦地板時,先生說﹕「老婆,來陪我聽一下音樂﹗」

我不悅地說:「沒看到還有一大半的地方沒有擦﹗」

這句話一說出口,我呆住了,好熟悉的一句話,在我父親母親的婚姻中,母親也經常這樣對父親說。

我正在重演父母親的婚姻,也重複他們在婚姻中的不快樂。

有一些領悟出現在我的心中。「你要的是﹖」

我停下手邊的工作,看著先生,想到我父親 ...他一直在婚姻中得不到他要的陪伴,母親刷鍋子的時間都比陪他的時間長。

不斷地做家事,是母親維持婚姻的方法,她給父親一個乾淨的家,卻從未陪伴他,她忙著做家事,她用她的方法在愛父親,這個方法是「做家事」。 而我,我也用我的方法在愛著我的先生。

我的方法也是母親的方法,我的婚姻好像也在走向同一個故事「兩個好人卻沒有好婚姻。」

我的領悟使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停下手邊的工作,坐到先生的身邊,陪他聽音樂,遠遠地看著地上擦地板的抹布,像是看著母親的命運。

我問先生﹕「你需要什麼﹖」

「我需要妳陪我聽聽音樂,家裡髒一點沒關係呀,以後幫妳請個傭人,妳就可以陪我了﹗」先生說。

「我以為你需要家裡乾淨,有人煮飯給你吃,有人為你洗衣服 .....」我一口氣說了一串應該是他需要的事。

「那些都是次要的呀﹗」先生說。

「我最希望妳陪陪我。」 原來我作了許多白工,這個結果實在令我大吃一驚。

我們繼續分享彼此的需要,才發現他也做了不少白工,我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對方的方式。

幸福的路徑自此以後,我列了一張先生的需要表,把它放在書桌前,他也列了一張我的需求表,放在他的書桌前。

洋洋灑灑十幾項的需求,像是有空陪對方聽音樂、有機會抱抱對方、每天早上 kiss拜拜。

有些項目比較容易做到,有些項目比較難,像是「聽我說話,不要給建議。」這是先生的需要。如果我給他建議,他說他會覺得自己像笨蛋。我想,這真是男人的面子問題。我也學著不給建議,除非他問我,否則我就只是傾聽,順服到底,連走錯路時也一樣。

這對我實在是一條不容易學習的路,不過,比擦地板要輕鬆多了,而我們在需求的滿足中,婚姻也愈來愈有活力。

在我累的時候,我就選擇一些容易的項目做,像是「放一首放鬆音樂! 」,自己有力氣的時候就規劃「一次外地旅遊」這樣的

事情。有趣的是,「到植物園散步」是我們的共同項目、共同需求,每次婚姻有爭吵,去到植物園,總能安慰彼此的心靈。

其實,這也可想而知,原本我們就是因為對植物園的喜愛而相知相惜,一起走入婚姻,回到園子就會回到多年前彼此相愛的心情。問對方:「你要什麼?」這句話開啟了婚姻另一個幸福之路。

兩個好人終於走上幸福之路。現在,我也知道父母親的婚姻為何無法幸福,他們都太執著用「自己」的方法愛對方,而不是用「對方」的方式愛另一半。自己累得半死,對方還感受不到,最後面對婚姻的期待,也就灰心而死了。

既然上帝創造婚姻,我想,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好婚姻,只要方法用對,作「對方要的﹗」而非自己「想給的﹗」 好婚姻,絕對是可預期的。

liveformy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p_20061129024618924.jpg

 

我們本來大概都跟飛行員一樣覺得修引擎更「重要」,但也許也會跟他一樣,在故事結束,小王子回去後,仰望星空時發現星空的意義再也不一樣了……

理論上,《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1943)是童話,但它的法國作者聖‧修伯理(Antoine de Saint-Exupery, 1900-1944)卻讓他筆下這個一頭金髮、長圍巾飄揚在風裡的小男孩給了成人很多訓誨,包括指點大人想法的錯誤,包括轉述他自己從他的小狐狸朋友那裡得到的啟發,包括他從愛一朵玫瑰學到的「愛」。 結果是,所有成人都著迷了。他們都不在乎在小王子面前承認,是的,我被成長變得太世故遲鈍了,變得不明白小孩畫的一個像帽子的圖其實是蟒蛇吞了一隻大象變成的樣子,也變得不關心美麗的玫瑰努力長出幾個刺是多麼嚴肅重要的事,當然更不懂得,何以小狐狸成為小王子的朋友之後,那片和他頭髮顏色相像的麥田從此便對牠有了特殊的意義。

《小王子》的讀者一邊讀一邊聽見自己心裡的堅冰崩落融解,久已遺忘的溫柔重新滋長出來。小孩的書,結果是寫來呼喚藏在每個成人心裡面的孩子的,讀了《小王子》的人覺得重新得到啟蒙,這本書也成了《聖經》之外全世界印量最大、譯本也最多的單一書籍。出版63年來,《小王子》已經有了超過一百七十種語文的翻譯,最近的譯本是去年巴拉圭一個除《聖經》以外從沒翻譯過任何其他書的方言。即使中文譯本,也不只我們眼熟的國語,還包括了客家語翻譯,「喔!小王子啊!漸漸仔瞭解你在過个小生命个祕密哩……」──世界上的文字,還通用而沒拿來翻《小王子》的,大概已經不多了。

但是,聖‧修伯理並沒多少機會看到小王子得到的愛戴。《小王子》1943年先出了英文本(法文本在1946年才出版),次年,這個本職是飛行員的作者在一次出航後再也沒有回來。飛機顯然是失事墜毀了,但並沒有找到遺骸;飛機被德軍擊中的猜測也無法證實,因為在可能的失事時地,德方並沒有任何擊落敵機的紀錄。可是,還這樣年輕的時候用這樣的方式消失,可不是完全符合《小王子》的作者該有的神祕浪漫嗎?一直到半個多世紀後,1998年,一個法國漁夫在馬賽港南邊的海裡撈到一個銀手鍊,上面刻有聖‧修伯理的妻子和出版人的名字,大眾先以為是個騙局,最後證明了確實是聖‧修伯理遺物。再過6年,2004年,法國政府的海下考古部門正式宣布他們2000年在馬賽港外海撈起的一具飛機殘骸,確實就是聖‧修伯理當時所駕的洛克希德Lockheed F-5偵察機。聖‧修伯理死亡的謎題到此才算解了。

來自B-612號小行星的小王子,刻意讓毒蛇咬死以便回到他的星球去見他思念的玫瑰。故事裡讓他的軀體在死後神祕地消失不見。聖‧修伯理自己的死亡,在某一個意義上幾乎拷貝了小王子的結局!

現實裡,在這次失事之前,聖.修伯理已經經歷過好幾次飛機失事。其中1935年在撒哈拉沙漠出事而且飲水斷絕的一次,使他寫出另一本也頗受矚目的探險自述《風,沙,星辰》(Wind, Sand, and Stars)。《小王子》以敘事者所駕飛機在撒哈拉沙漠出事迫降為故事背景,顯然也有得自這次意外的靈感。但《小王子》基本上是一本教誨書,何以能不但不像眾多想給讀者教誨的書一樣被束之高閣,甚至嗤之以鼻,反而風行全球而且書迷有增無已,還真是一個值得思索的現象。故事背景的沙漠情調,外星小王子的想像,尤其聖‧修伯理自己所畫的插圖為小王子作了成功的定型,都必然是原因。但更大的原因可能還在聖‧修伯理想「教誨」的,不是我們猜得到的生活教條或行為規範,他提醒讀者的是他假設我們都有而忘記了、遺失了的「想像」和「愛」的能力,尤其他用了那麼簡單又那麼美麗的方式來提醒──

不知從哪裡出現的奇異的小王子,在無邊的荒漠裡,對正為飛機引擎修不修得好、水就快要沒了而焦急不堪的飛行員說教:我簡直不能相信,你現在說話像大人!你說玫瑰的刺無用?玫瑰幾百萬年來都在努力長刺,而綿羊也幾百萬年來都在吃它們,玫瑰和綿羊的戰爭不重要?我的星球上有一朵獨一無二的玫瑰,但綿羊卻可能一口就把她吃掉還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而你說這不重要?!「一個人如果愛上一朵玫瑰,千萬星群裡只有那一朵在他的星球上,這便使他在仰望星空時覺得快樂……可是羊卻一口把她吃了,這使得所有的星星全黯淡下來了……而你說這不重要?!」我們本來大概都跟飛行員一樣覺得修引擎更「重要」,但也許也會跟他一樣,在故事結束,小王子回去後,仰望星空時發現星空的意義再也不一樣了。

《小王子》想宣示的道理是一層層揭示的。要等到我們又知道了狐狸和小王子的故事,我們才又跟他一起理解到,「愛」是從彼此的關聯付出而來的。遇見狐狸的時候,小王子剛走過一片有五千朵玫瑰的花圃。他一直以為他的玫瑰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如果有五千朵……小王子迷惑了。他覺得孤單無助,要求狐狸跟他作朋友。狐狸說,如果要跟我作朋友,你得先「馴化」(tame)我,你每天在同一個時間來看我,我們先用眼角相覷,每天拉近一點點距離,漸漸我就會在每天你快到時開始快樂期待,這樣,你就「馴化」了我。我是不吃麵包的,現在那片麥田的金色麥穗對我並無意義,但當你「馴化」了我,有一天你離開了,那片麥田將會對我意義完全不同,因為金色的麥穗會使我記起你的金色頭髮……「重要的東西都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看的……是你為你的玫瑰所花的時間使得她變成對你獨一無二。你『馴化』了你的玫瑰,你對她也就有了責任……」

小王子因此懂得了玫瑰對自己真正的意義,決定回去。「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我們的唐詩人說的不也是金色麥田和小王子金色頭髮的關係嗎?《小王子》教給讀者的,也許真的都是本然的喚醒,也因而,這書在任何角落,不管說什麼語言,都有無數的人要一讀再讀了。

 

liveformy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p_20061128095019727.jpg

妮可基嫚如何面對現任老公凱斯厄本進勒戒中心戒酒、前夫湯姆克魯斯再婚大秀的尷尬處境?她說:「我必須加強信心,更小心保護自己,如果真的逼到絕境,我會搬到斐濟小島,過隱居的生活。」

 

美國知名「時尚」(VOGUE)雜誌最新期,妮可基嫚展露性感、金光閃閃登上封面,讓世人見證她的確比現任湯太太凱蒂荷姆絲更有大牌架式。妮可被問到是否後悔結束與前夫長達11年的婚姻?她笑說:「有甚麼好後悔,11年只是人生一小部份而已,又不是50年,我相信我會在更幸福的婚姻裏度餘生。」

 

不過妮可坦承比較擔心和前夫阿湯領養的一兒一女,必須在兩個家庭之間跑來跑去。她說:「我和他(阿湯)有協議,在兒女年滿20歲成人之前,絕不片面談論關於小孩撫養權等問題。我只能說小孩相當體諒我們,他們比想像中要更堅強。」

 

現任老公是走紅美國的澳洲歌手凱斯厄本,他替「花花公主」成人雜誌拍的陳年裸照被翻出刊登,又因為酗酒送進勒戒中心,妮可情何以堪?她不直接回答而迂迴表示:「當我22歲的時候,所有人都告訴我別太早結婚,當時我覺得大家都在騙我。現在我深深領悟,太年輕真不適合結婚。」

 

妮可說婚姻充滿太多問題,必須勇敢面對,她感謝曾是馬拉松長跑選手的父親,從小就常帶她和妹妹跑步,訓練她的耐力及不輕易放棄的毅力。妮可說:「我相信愛的力量,當考驗來臨,我會保持沉默或安靜休息,等適當的時候再出發衝刺。」

 

明年六月妮可即將滿40歲,問她會不會擔心?妮可笑說:「年齡永遠是女人關心的數字,但看看瑪丹娜、梅莉史翠普、洛琳白考兒、莎莉麥克琳,她們活得那麼精采,我還有甚麼好擔心呢?我只會告訴自己『妮姬,及時行樂吧!』

 

 

liveformy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個朋友告訴我,她與男友交往了一年,只牽過手,還沒接過吻。她不是處女,她交過男朋友,但是她願意和一個男人牽了一年的手,還不急著接吻。

有一個朋友寫了篇文章說她喜歡男人在過馬路的時候、在party的時候、在看鬼片的時候會牽著她的手,並告訴她牽不牽手,很重要。

我想起了談戀愛的過程裡,許多真正讓我心動的每一刻,都是與牽手相關。與初戀男人第一次牽手,我害羞的一直低著頭,緊張的直冒手汗,那一刻彷彿正式宣告了:「我們在一起!」我的心臟差一點因為劇烈的跳動而興奮窒息。

我喜歡我愛的男人,走在路上時,他步伐比較大在我的前頭,仍然記得把手往後伸,手心向上,暗示著我趕快向前抓住他的手。那種感覺,深刻的窩心。

我也喜歡和朋友一同吃飯時,我的男人在餐桌下握住我的手,我們甚至不用看著對方的眼神,也可以透過手心的溫度感受到他緊緊的陪伴著我。

騎車時候,他會空出他的左手捉住我的左手,開車的時候,他會伸出他的右手握著我的左手。我喜歡男人大大的手掌、修長的手指、厚實的掌心,讓我感受到他的力量,安心的停靠在他的手裡。

每到了冬天,男人的手是我的專屬暖爐,不管有多冷,即使是零下10度,我都可以向他取暖。男人手心的溫度總是暖的剛剛好,妳只能習慣他的溫度,別的男人就算有一樣的體溫,妳還是習慣那一種「他的溫度」。

當我們長大了,成熟了,談戀愛的速度變的快一些了,牽手的重要性或許小到微不足道,你可以覺得很容易,也可以覺得它不代表什麼。我們和一個男人在一起,不再只是由牽手開始,我們可能因為吻了一個男人所以開始了戀情,可能和一個男人做愛,才開始愛上他,更可能什麼都做過了,卻一點也不愛他。

我想起許多男人,他們或許願意和一個女人親密的接吻上床,宛如熱戀中的情侶一樣,但是他們吝於在公開的場合牽起她的手。

我們開始習慣於複雜的情感關係,深層的肉體關係,但是我們卻忽略了最簡單的牽手關係。或許我們不是忽略,我們只是不願意重視。

我想,牽手一定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肉體關係。

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牽到任何一個人的手,我們很難和任何一個人做愛。

相反的,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和任何一個人做愛,我們卻很難簡單大方的牽著他的手。

我們常學著保護自己,連帶的連任何的付出都受到保護。

我們思考複雜的問題,相對的我們忽略了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常常我走在路上會被牽著手的老夫妻所感動,有多少人年老了,走不動了,還有人會牽著你的手陪你慢慢走嗎?我指的是陪伴你一生的「好牽手」。在你年老色衰、病痛纏身、舉步維艱的時候,他還會陪在你身旁給你永遠的力量。於是我微笑著看著那些老夫老妻,我總是忍不住感動濕了眼眶。

以前有一陣子,我很喜歡「簡單愛」這首歌的歌詞:「我想就這樣牽著你的手不放開,愛能不能夠簡簡單單沒有傷害。」年輕的時候覺得簡單的愛著一個人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們總是自負的以為可以簡單的愛一個人,但是最後才發現,感情不只是單純想像的那樣簡單,也不是我愛你你就會愛我那麼容易,我們還要面對許多的挑戰、時空的折磨,與人性的無奈。

有的人跟我說,做愛比牽手疏離。我不懂,明明是做愛比較親密不是嗎?我們分類感情的先後順序不就是:牽手、擁抱、接吻、坦誠相見、做愛,這樣的順序,不對嗎?那麼做愛的感情應該比牽手深,不是嗎?

不是的。

真的不是的。

有的人先做愛了,才牽手,也有的人先接吻了,才牽手。如果最後真的能相愛,那麼順序當然不是重點。但是願意在私下與你做愛的人,很多卻不願意公開與妳牽手。

而讓我覺得窩心甜蜜的,不是男人與我做愛,而是他願意緊緊的,緊緊的牽著我的手,不管是在哪裡,都讓我感覺他的愛透過手心傳遞到我的心底,那一刻,才是最幸福、最溫暖的感動。


或許愛情不再那麼簡單,

我依然相信,牽手比做愛重要。

原文來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oJJKS4uYQE5xG9j0rRt_j84aWw--/article?mid=313

liveformy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難道你不想想別人,不要那麼自私了,」這恐怕是女人最怕被別人冠上的一句話。

連婚姻專家也不例外。婚姻專家王瑞琪在前次婚姻裡,一直篤信「會讓步的人才是贏家」。家中的擺設、週末的安排、家電用品的添購都遵循丈夫的意見。

假日回到老家,也刷刷洗洗做家事,善盡媳婦之責,也幫忙應付婆家每月的房屋貸款。

偶爾想要增進婚姻品質,如向先生提議,出去走走或吃個小館子,就被前夫斥為和離婚的人走太近,才會羨慕他們的自由。

即使耗盡力氣、節節退讓,終究無法挽回外遇出走的丈夫。婚變後,她才醒悟寫下《終於學會愛自己》。

愛自己,給自己時間(me time)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對女人而言是多麼必要談、卻很難談的議題。

就如同女人和小孩在飛機上,萬一遇到亂流,有不少女人會錯誤地先幫孩子戴上氧氣罩,而忘了自己。

婦運健將蘇芊玲在出版《不再模範的母親》之後,接獲讀者不同的評價,再次出書時她也坦承,「女人一旦當上妻子、母親,若想堅持擁有自己,真的很難,因為這其中有很深的愛與責任。但一定得一步步掙扎突圍,否則自己遲早要窒悶而死。」

不用說也知道,許多女人並不想那麼忙,只不過在公司是專業工作者,回家就得擔起做妻子、母親的責任,凡事操勞。

不跟公婆同住的,週末假日還得舟車勞頓去看長輩,不得休息。忙工作、忙小孩、忙家事、忙父母,偏偏忘了自己,或把自己排到最後順序,等有時間再說,偏偏等不到那個「時間」。

女人一天需要26小時

「每樁婚姻都是一個壓力鍋,這個壓力鍋中最細微難言的就是時間,」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女人的壓力處方》作者凱文李曼(Kevin Leman)說。

美國一項最新的調查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女人認為她一天需要26小時,才能完成所有事情。這個調查同時也發現,超過一半的女人的「大小姐時間」(me time)每天少於1小時。

反觀國內,情況更糟。根據主計處調查,台灣女人除了工作之外,每天花在做家事、照顧家人、教養子女的時間2小時23分,是男人32分鐘的4.4倍。

但弔詭的是,女人擁有空閒時間卻不得閒。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賽雅(Liana Sayer)研究發現,相對於男人有空閒就會覺得比較不匆忙,女人卻非如此。「男人和女人對空閒時間的定義不同,特別是太太和媽媽,空閒常常還是和責任混在一起,」賽雅教授說,例如午休時間,媽媽們也常去處理銀行、郵局等雜事。

不愛自己,沒有幸福健康

只是女人如此奉獻自己,也付出了健康。

台北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醫師許豪沖發現,很多女性常常抱怨頭痛等小毛病,卻不覺得自己有壓力,因為她們已經把社會對女性的期待,內化成自己應該做到的,所以無法明白問題出在哪裡。

科學已經證明壓力會帶來許多不想要的慢性病。例如心血管疾病、健忘、焦慮、肥胖等。

有壓力時,體內會釋放腎上腺皮質素及可體松等荷爾蒙,以對抗壓力。

英國的研究顯示,慢性壓力會造成可體松過量,進而加快心臟冠狀動脈阻塞。

壓力不僅和心臟病關係密切,許多研究也證實壓力會減低免疫力和記憶力。生活在慢性壓力中的人,感冒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4倍。腎上腺皮質素分泌過多,會影響大腦裡儲存記憶的海馬體的功能,損害記憶力。

如果這都不夠嚇唬妳,壓力竟然也和肥胖、腰圍有關。

美國加州大學針對30~46歲的女性研究發現,若心理壓力過大,腹部的可體松分泌就會增加,導致脂肪囤積。

有段「大小姐時間」,不只帶來身體上的好處,在生活中有個空檔,也會幫助妳處理好所有的責任。

美國家庭與工作協會(Families and Work Institute)主席葛琳司基(Ellen Galisky)研究發現,在工作中感到幸福的人,就是會留時間給自己的人。「如果妳轉移焦點,回到生活中其他領域,會有更多的活力、更多的滿足和更少的壓力。」

美國紐約蘇活區的知名設計師王薇薇(Vera Wong)就非常珍惜夜晚的時刻,因為只有夜晚可以靜下來思考,白天幾乎都在「救火」。

到底什麼是「大小姐時間」(me time)?

首先,它絕對不是妳覺得必須做,但討厭做的事。美國《Health》雜誌專欄作家、心理學家多墨(Alice D. Domar)舉例,雖然運動對身體真的有益,但很多女人把它當做多吃後的懲罰,或是一種義務,那運動就不會是妳的「大小姐時間」。

還好,的確也有不少女性真心認為運動是她們生活中最珍貴的時光。

例如律師蔡惠子正在學肚皮舞,透過舞蹈,她才第一次和自己的身體在一起。

原本不愛保養的她,站在大鏡子前面,看到自己皮膚怎麼那麼乾?手怎麼那麼不細緻?腳底怎麼龜裂了?「我更珍惜自己,因為我可以讓自己更好,」她神采奕奕地說。

除了動,有些女性喜歡靜下來獨處。

有三個可愛小孩的皮膚科醫師吳敏綺擁有非常奢侈的「大小姐時間」。因為她自己開業,下午才看診,等到小孩上學、先生上班後,整個上午她都在家摸摸弄弄,聽音樂、喝咖啡、彈鋼琴。

但要維持這樣的生活品質,需要取捨。她一離開醫學中心出來開業,很多人都說,一定會很累。因為大部份的開業醫為了要平衡昂貴的機器費用,也考量人事、房租都是固定成本,於是早、中、晚三班都看。但她不要那麼會「算」,拒絕過這樣的日子。

除此之外,她還和先生說好,兩人輪流單獨出國旅行,另一人留下來看小孩。去年她就一個人去峇里島,整天SPA、游泳、看書。「非工作時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工作時才不會覺得累,」她喝口用自己種的桑椹打的果汁說。

也有人趁機關照自己的心靈,學會和自己相處。

甫出版《大小姐雜誌》的張珮琪因為身體莫名的病痛,開始修行。新新人類的她詮釋,每個女人都應該做真心歡喜提得起、放得下的「大小姐」。因為人的一生只在追求「自我定義、自我體驗、自我完成」,想要和自己的靈魂多聯絡,就先多做自己真心喜歡做的事,人一生只在「修」擺平自己而已。

更有人在「大小姐時間」,不為私利,幫助別人,反而找到人生的美好。

張艾嘉的「大小姐時間」(me time)是放下香港繁忙的電影工作及心愛的兒子奧斯卡,擔任世界展望會的義工,去探訪基隆、新竹的貧童。

她看到有孩子冒著風雨在下課後打工,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唸書;也看到有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到處借錢幫孩子買台二手電腦。

同為父母的她期許每個人,「關懷與愛」,將是我們給孩子最大財富。讓子女們從我們身上,也學習到對有需要的人付出關懷。

八里療養院物理治療師邱碧霞在20歲以前,都以為自己是不重要的人,不知道一生應該做什麼。

因為一直對人感興趣,於是她在工作之餘,擔任很少人願意做的長期照護評估工作。每個星期會有兩天,她要到偏遠的山區去了解失能的老人是否需要協助。家人看到未婚的她東奔西跑很是心疼。

但她從這些久病的人身上,反省自己,例如她發現,兒女常常會棄養長期失能的父母,卻很少父母會棄養失能的子女。從中她也更加感恩父母對她的教導、栽培。「感謝這些願意讓妳付出的人,因為有能力付出,我覺得很幸福,」邱碧霞說。

就如同美麗慧黠的大愛電視台新聞部經理葉樹姍說:「人的一生其實也是me time,」不要再等,從今天起,把行事曆上的「待辦事項」排上一項「大小姐時間」吧!

8招變成好命女

如果你現在就想要擁有「大小姐時間」,美國衛生福利部女性健康辦公室建議:

■從小處開始。妳很難在現在每天固定的生活中,突然找到大段時間。但是每隔一天給自己15分鐘,是建立好習慣的開始。

■找到簡單的心靈目標。每天花點時間做瑜伽、靜坐或禱告,讓它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不斷練習放鬆,才可能學會和緊張說拜拜。

■實際點,避免一天中有很多壓力、很大的計劃,盡可能重新安排你的行事曆,以便讓自己「行動中有休息」。

■給自己一點遊手好閒的時間。每個月至少有幾小時找人幫你帶小孩。找朋友、付錢給保姆,暫時離開小孩、家庭。

■如果你照顧家中的病人,每週至少一次找人和妳換班。

■讓小孩早點睡。小孩隔天會神清氣爽,妳也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做點自己想做的事。

■重新分配家事。和先生或其他家人商量,溝通家事分工;孩子稍大,讓他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如果只有你一人,可以考慮鐘點女傭。

■學會說No。如果下班後常有應酬,學著說「不」,留在家裡好好泡澡也好。

liveformy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